競賽細節
題目敘述
1 . 題目背景與產業重要性(含現行自身/同業處理方式)
在視障者的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世界跟明眼人非常不一樣,以參觀博物館來說,不同於明眼人以視覺洗禮,視障者則是用觸覺、聽覺、嗅覺以及其他感知去理解。故如何打造對視障者更友善的觀展環境,形塑更全面的文化平權,使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特定大眾的權利,是此題目前期待能解決的問題。
2 . 問題情境與痛點(Pain point)
現行臺博視障導覽APP導覽內容多為預錄語音,視障者須聆聽完每個導覽點之口述影像內容並搭配指定動線參觀,如視障者稍有分心即容易錯過關鍵資訊或需再次聆聽較耗費時間,無法提供視障者漸進式精準問答。且本館鐵道部園區腹地廣大,過程須由身旁親友或館方服務人員實際引導進行建築或輔具觸覺體驗方有較佳觀展品質,然因館方專業導覽人員(志工、館員)人數有限,且其導覽風格不一,亦時常服務於不同館舍,往往無法即時提供個別服務。本提案希望能透過AI產生更智慧化導覽問答與引導內容,最大化解決視障者參觀博物館的障礙。
3 . 預期透過AI達到的目的與利益點(Gain)
以臺博視障導覽APP跳轉網頁,提供視障導覽服務,透過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斷句(Sentence Segmenation)與斷詞(Tokenisation)理解視障者語音輸入之問題(主要華語,臺/客/英語更佳),GPT即時生成回答內容,再由AI合成輸出語音,讓少數量的視障朋友就可以偕同親友或由志工服務,無須等待團體或配合專人導覽時間,即可享受媲美專業人員視障導覽之友善觀展體驗。
4 . 成果應用方式及情境等內容
視障者需要語句的描述與明眼人不同,須結合口述影像專業,將園區內容轉換為視障者易理解之描述語言,例如空間配置、建築材質、尺寸大小、色彩、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釋與描述,並建構視障者心理地圖,讓視障者也能克服視覺障礙 ,提升其觀展體驗。
解題人才及技術條件
無
期望成果需求
選拔競賽期間期望達成之階段性成果
以臺博視障導覽APP跳轉網頁,提供視障導覽服務,透過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斷句(Sentence Segmenation)與斷詞(Tokenisation)理解視障者語音輸入之問題(主要華語,臺/客/英語更佳),GPT即時生成回答內容,再由AI合成輸出語音,讓少數量的視障朋友就可以偕同親友或由志工服務,無須等待團體或配合專人導覽時間,即可享受媲美專業人員視障導覽之友善觀展體驗。
團隊解題後希望達到的質化成果或量化效益(與題目詳述中的欲解決的痛點扣合,如:提升客戶購買率20%、空車率下降10%等)
透過10位(含)以上視障朋友或口述影像專家驗證,體驗滿意度達80%以上及錯誤率10%以下。
其他備註
無
題目圖檔
題目說明檔檔下載
各CSV檔注意事項
資料型態
資料集整備度與細節說明
請登入後加入競賽
時程
112年3月至11月
申請資格
1.年滿
18 歲。
2.技術資格
3.證照
4.其他
競賽規則
參賽者須簽署保密同意書 (NDA)
獎勵辦法
無
公司簡介
企業名稱
國立臺灣博物館
企業簡介
成立於1908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史博物館,2005年擴增「臺博系統計畫」,實踐文化資產保存、古蹟修復再利用之理念,陸續開放古生物館、南門館及鐵道部園區,配合各館舍建築的歷史脈絡,重新再利用與活化古蹟建築,讓觀眾見證臺灣自然史、產業史與近代人文歷史的發展,呈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並以「現代性」、「永續性」、「文化傳承與創新」為核心精神,傳遞博物館
企業產業別
公部門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網址
https://www.ntm.gov.tw/